- 平安银行一季报净利降 5.6%,汇金增持 + 新能源贷增 61% 显转型
- 最近平安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报,净利润下降5.6%,营收下滑13.1%,网上骂声一片。 但扒开表面数据,你会发现三个反常信号:总资产增速创历史最低,贷款增速几...
最近平安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报,净利润下降5.6%,营收下滑13.1%,网上骂声一片。
但扒开表面数据,你会发现三个反常信号:总资产增速创历史最低,贷款增速几乎停滞,核心资本充足率却逆势提升到9.41%。
更诡异的是,中央汇金每天准时在A股“打卡上班”,狂买沪深300ETF。
这不像普通的救市,反而像在给一场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大转弯提前铺路,有资深投资者大胆预测:2025年6月前后,中国可能迎来堪比日本“零利率时代”的历史性转折!
平安银行一季报:数据背后的生死抉择
营业收入337.09亿元,同比下降13.1%;净利润140.96亿元,同比减少5.6%。 这两个数字被挂在热搜上骂了三天三夜。
但翻开报表细节,平安银行正在干一件同行不敢干的事:业务及管理费砍掉13.2%,信用减值损失压缩20.9%。
简单说就是“赚得少但花得更少”,硬生生把净利润下滑幅度控制在个位数。
总资产规模只比去年底多了0.1%,贷款总额增长1.1%。 这速度放在过去要被股东拍桌子,但现在却成了聪明钱眼里的“神操作”。
对比同行,某股份行一季度贷款猛冲8%,结果不良率直接爆到1.8%。
平安银行宁可被骂“躺平”,也要把总资产增速压到十年最低——这不是摆烂,而是用龟速前进躲开冰山的船长。
零售贷款大撤退:砍掉高风险,死守安全区
信用卡余额下降7.9%,消费贷缩水3.2%,但房贷和车贷占比冲到64.7%。
平安银行正在上演“壮士断腕”:砍掉容易暴雷的信用贷,专攻有房子车子抵押的硬核客户。
效果很明显,个人贷款不良率从1.39%降到1.32%,信用卡不良率暴跌0.16个百分点。
新能源汽车贷款是个意外惊喜。 一季度新发放暴增61.4%,专攻特斯拉、比亚迪车主这群高净值人群。
银行内部流出的数据更刺激:这群客户平均月收入2.8万,贷款逾期率只有0.3%。
现在知道为什么平安银行宁可少赚钱也要换赛道了吧?
对公贷款暗战:抢食国家战略红利
制造业贷款余额冲到4120亿,科技型企业贷款暴增28%,绿色金融规模突破千亿。 这些数字背后是赤裸裸的站队,跟着工信部划定的“硬科技”、央行钦点的“五篇大文章”走。
某光伏企业高管透露,平安给的贷款利率比市场低15个基点,但要求必须拿下省级“专精特新”称号。
资金同业部门正在闷声发财。 现券交易量增长19.2%,债券承销规模飙升40.1%。
别被“银行”两个字骗了,平安的交易员现在白天炒国债,晚上盯美联储,利润贡献悄悄爬到总收入的18%。
净息差1.83%:饿不死的最后防线
全行业净息差跌破1.4%的至暗时刻,平安银行硬是把净息差守在了1.83%。
秘密藏在负债端:存款付息率压到1.81%,比去年又砍了41个基点。
柜员现在见到大额存单客户就头疼,转头拼命推保险和理财——某支行长自嘲:“存款任务完不成,但中间业务奖金涨了30%。 ”
拨备覆盖率从245%降到236.53%,网上骂声一片。 但翻开24家已发年报的银行,22家拨备覆盖率都在降。
某城商行高管私下吐槽:“现在谁还藏私房钱? 利润不够就掏拨备,总比裁员上热搜强。 ”
中央汇金的神秘操作:每天2:30准时撒钱
下午2点30分,A股神秘力量准时上线。 中央汇金连续47个交易日净买入沪深300ETF,平安银行作为权重股被疯狂扫货。
外资行交易员监测到规律:每天11点和14:30,百亿级买单定点砸盘,硬生生把指数从ICU拖进KTV。
这操作让人想起2003年日本央行买ETF托市,最终走向零利率。
国内某首席经济学家在闭门会上放话:“汇金买宽基不是简单救市,而是在给货币宽松铺路,等到降息降准落地,这些ETF就是政策效果的放大器。 ”
股东大换血:国家队接盘,机构跑路
前十大股东名单里,主动型公募基金集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“平准基金”“沪深300ETF”这些国家队马甲。
某离职的基金经理爆料:“去年底接到窗口指导,要求减持银行股给汇金腾位置。
”现在平安银行23%的流通盘被指数基金锁仓,股价波动率降到上市以来最低。
不良贷款暗战:藏在水下的冰山
关注类贷款余额减少23亿,但公司贷款不良率悄悄爬到0.97%。
某审计事务所流出的备忘录显示,平安银行把87亿逾期贷款包装成“受宏观影响的正常资产”。
风控总监在内部会上拍桌子:“只要扛到货币政策转向,这些贷款都能洗白! ”
零售不良率看似下降,但分行行长们正在经历地狱模式。
某三线城市的支行长说:“现在上门催收要先带律师,去年被客户泼开水的前台还没出院。 ”
资本充足率9.41%:藏着核武器的保险箱
核心资本充足率冲到9.41%,比监管红线高出一大截。 但这钱不是拿来分红的,2025年分红率卡在28%,比去年还低2个百分点。
战略管理部流出的PPT写着:“留足弹药,等政策东风一来,半年内贷款要冲到行业前三。 ”
房地产贷款残局:与时间赛跑的游戏
房地产贷款余额压降到8.9%,但剩下的1612亿全是硬骨头。
某烂尾楼项目群流传着魔幻现实:平安银行给停工楼盘放“续命贷”,条件是必须把监管账户开在自己家。
开发商财务总监苦笑:“现在卖一套房,60%首付得先还平安。 ”
员工降薪潮:从金领到蓝领的坠落
人均季度薪酬从4.8万降到4.2万,但裁员指标还挂在头顶。
某对公客户经理说:“以前请客户吃日料,现在改沙县小吃,差旅费超标自己贴。 ”
科技部门成了最后堡垒,年报显示,科技人员平均加薪12%,算法工程师年薪冲到48万。
地方政府博弈:救命钱背后的对赌
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突破3800亿,但附加条款越来越狠。
某财政局局长透露:“平安要求把地铁广告位打包抵押,连公交车身都得印他们的logo。 ”
